乾州文廟

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
乾州文廟
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
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
地址湖南省吉首市
分類古建築
時代
編號7-1259
認定時間2013年

乾州文廟位於中國湖南省湘西州吉首市乾州古城內,始建於清雍正七年(1729年),富有湘西少數民族地域特色[1]

2013年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[2]

歷史沿革[編輯]

乾州文廟始建於清雍正七年(1729),於雍正十一年(1733)竣工。清雍正十二年(1733),湖南學使習雋、廳同知沈雲改鎮溪所(今吉首市)所學,創建乾州廳學,設廳城東門外[3]

乾隆五十九年(1794)因湘西苗民起義燒毀。嘉慶六年(1801)重建;道光十七年(1837)重修大成殿;道光二十六年(1846)右擴,新設頭門、庭院、明倫堂、尊經閣;咸豐年間(1851—1861)重修。

抗日戰爭期間國立八中女部遷入乾州文廟,1946年後改為小學[1]

文革期間,文廟大部分建築被毀,僅存大成殿、泮池、狀元橋等部分建築。2007年,對文廟進行大規模修復。[4]

建築布局[編輯]

清《乾州廳志》載:「文廟在城東土垣內,大成殿五間,東西庵各三間,戟門三間,櫺星門三間,泮池一區,圓拱橋一道,尊經閣一所,名宦祠一間,鄉賢祠一間。」[5]

乾州文廟現存建築占地面積4886.9平方米,坐北朝南,磚木結構,中軸線上自南而北依次為照壁、櫺星門、泮池、大成門、大成殿和崇聖祠,兩側為東西廡和鐘鼓樓,崇聖祠西側為文昌閣和明倫堂。

泮池為半圓形,由紅砂岩砌築,設有欄杆,架狀元橋。大成門為青磚砌築,兩側為名宦祠和鄉賢祠(現已改建為「乾州抗日救亡展覽館」「湘西名人名將展覽館」[6]),為硬山頂。 鐘鼓亭為木構六角攢尖式。

大成殿面闊三間,進深三間,四周有迴廊,正面設隔扇門,其餘三面為朱紅牆,屋頂為覆青瓦的重檐歇山頂,屋脊為琉璃雙龍戲珠,殿前設無龍頭的龍身丹墀。

崇聖祠為單檐歇山頂,西側的文昌閣和明倫堂為硬山屋頂,三者均為青磚牆體[1]

參考資料[編輯]

  1. ^ 1.0 1.1 1.2 柳, 肅. 湖湘建筑 一. 長沙: 湖南教育出版社. 2013: 70–75. ISBN 978-7-5539-0387-3. 
  2. ^ 乾州文庙古韵美. 華聲在線. 2023-11-06. 頁面存檔備份,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
  3. ^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. 湘西州志 下. 長沙: 湖南人民出版社. 1999: 1018. ISBN 7543821117. 
  4. ^ 乾州恢复明正德年间文庙. 湖南日報. 2007-10-08 (中文). 
  5. ^ 乾州古城听水看夜. 湘西網. 2024-01-03. 頁面存檔備份,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
  6. ^ 吉首乾州古城:仰观夏商秦汉 俯读宋元明清. 人民網. 2022-05-16. 頁面存檔備份,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